中华张仲景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:

仲圣平台Zhongsheng Platform


仲景文化 >>当前位置:首页> 平台简介 > 仲景文化 >

26

  张仲景(公元150-219年),名机,字仲景,古代伟大的医学家。东汉南阳郡人,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的故里。据史料记载,仲景少年时“学医于同郡张伯祖,尽得其传”。相传汉献帝初,张仲景被举孝廉,建安年间官居长沙太守。著《伤寒杂病论》16卷,约成书于三世纪初(200-210年),是世界上初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。熔理法方药为一体,开辩证论治之先河,创中医医临床医学之体。自唐代以来,仲景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,在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,日本、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“先师”,祖国人民则称之为“医圣”。有“医门之仲景,儒门之孔子也”之说。

  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《伤寒杂病论》

  张仲景根据自己多年辩证论治的经验写成一部书,叫《伤寒杂病论》,共十六卷 。

  《伤寒杂病论》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,是我国初部临床治学方面的巨著,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原则和治原则和治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方法,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。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,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,然后根据辩证分析,定为某种病症,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方药。为中医辩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,成为历代医家辩证论治的楷模。他所确立的“辩证论治”原则,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,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。 并与《黄帝内经》一起,共同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,使中医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,清代的《医宗金鉴》评价该书:“古经皆有法无方,自此始有法有方,......诚医门之圣书。”

  在流传过程中,有所散失,唐宋以后,被分编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,两书与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并称为“中医四大经典”,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,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大的著作中占有特殊地位。现在仍然是中西医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的重要典籍。一千七百多年来,这两部著作不但为中国历代医家所推崇,而且自隋唐以后,张仲景的著作和学说远播海外,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。从晋朝到现在,中外学者整理、注释、研究,发挥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,留下了近千种专著、专论,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。

  张仲景一生的著作十分丰富,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了,只留下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。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,为了纪念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,被后世尊称为“医圣”。他所撰写的《伤寒杂病论》及其辩证论治思想,在今天的临床实践方面方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,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

  “医圣”张仲景和《伤寒杂病论》

  我国古代产生了许多的医学家,他们扶伤、造福百姓的事迹或见诸载籍,或传颂民间。在众多医学家中,张仲景的成就为突出,因而被誉为“医圣”。

  张仲景撰《伤寒杂病论》,累见载籍,而其生平事迹,记载较少。唐代甘伯宗的《名医录》对仲景事迹叙述较详:“南阳人,名机,仲景乃其字也。举孝廉,官至长沙太守。”《名医录》已佚,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《伤寒论》序言引上述三段文字,为后世研究仲景生平提供重要资料。

  关于张仲景的里籍,应是南阳郡人,而不是南郡人。清末陆懋修《仲景传》载:“张机,字仲景,南郡涅阳人。”南阳郡与南郡是两个郡,南郡位于南阳郡之南。涅阳位于宛城之南偏西,临涅水。南郡无涅阳。很明显陆懋修的说法有误。孙鼎宜在《伤寒杂病论章句》卷14《仲景传略》中指出:“仲景者,东汉时南阳郡涅阳人也”,则是较为准确的。

  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。这一说法始见甘伯宗《名医录》。宋陈振孙也称:“《伤寒论》十卷,仅长沙太守南阳张机撰。建安中人。其文辞简古奥雅。又名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凡一百一十二方。古今治伤寒者,未有能出其外也。”然而,由于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张仲景无传,后人对长沙太守说多持怀疑态度。对此,章太炎的一段论证,为长沙太守说提供了坚实的依据:“按:仲景《序》称:‘建安纪年未及十稔’,则其在荆州甚久。据《刘表传》云:‘长沙太守张羡叛表,表围之,连年不下,羡病,长沙复立其子怿,表遂攻并怿。’裴松之引《英雄记》曰:‘张羡,南阳人,先作零陵、桂阳长,甚得江湘间心。’似张羡即仲景,岂一名机、一名羡欤?《后汉书》所以无传者,殆以隔在荆州,未入中夏,故姓名不彰欤?又仲景名机,亦无确证,张羡之为仲景,盖无疑义。”章太炎认为,建安前期,张羡为长沙太守,而张羡即仲景。

  张仲景著有《伤寒杂病论》16卷,后分《伤寒论》、《杂病论》(又称《金匮要略》)流传,堪称中国医学典籍的一座古碑。皇甫谧在《释劝论》中说:“华佗存精于独识,仲景垂妙于定方。是则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之方,晋初固传之矣。”张仲景卒后,所著《伤寒杂病论》随即散乱,后经魏太医令王叔和整理编纂而流传。

  《伤寒杂病论》在南朝流传的过程中,成为医家枕中鸿秘,不轻示人,对此孙思邈感叹道:“江南诸师,秘仲景要方不传!”据今所知,南朝流传之本见于文献载录者有《小品方》著录之张仲景《辨伤寒》9卷、张仲景《杂方》8卷,载于《太平圣惠方》卷8之《伤寒论》残卷、《金匮玉函经》8卷,梁阮孝绪《七录》著录之《辨伤寒》10卷。

  唐代末年,隋本《伤寒论》10卷流落到五代十国的荆南国。后来宋太祖赵匡胤以计夺得荆南国,将荆南国末帝高继冲降为节度使。高继冲在朝不保夕、献无所献的情势下,将珍藏的《伤寒论》10卷献给了北宋朝廷。此书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,名为定本《伤寒论》。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(公元1144年)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刊行,有详注,逐渐取代白文本《伤寒论》,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。明万历二十七年(公元1599),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《伤寒论》10卷,大喜过望,请刻工赵应期将此书收刻于《仲景全书》中。

  张仲景的著作在国外特别是日本,产生了较大影响。赵开美《仲景全书》刻毕后,1668年(日本宽文八年)日本有两家翻刻,表明赵开美本《伤寒论》刊行不久就东传日本,受到广泛重视,对日本临床医学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。



网站网址:http://www.zhongchushiye.com/ 中华张仲景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- 中医经方讲座,仲景经方,经方培训,涂华新经方 营业执照
备案号:豫ICP备15035549号-1
仲圣二维码
找我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7*24小时为您在线服务